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 | 张军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关系:基于司法诉讼的实证研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管理世界杂志 Author 张军 等




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余沭乐等人合作的学术论文《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关系:基于司法诉讼的实证研究》刊发于《管理世界》2023年第12期。该文通过手工整理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劳动争议司法诉讼案件数据,从实证经济学的视角估计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为精准评估人机适配状况,进而统筹推进产业智能化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政策启示,以下为论文概览,如需获取全文请参阅刊发杂志。


作   者

张   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闫雪凌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余沭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张雪原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   要

伴随工业机器人的加速渗透和广泛应用,劳动关系变革背后的技术性因素日益引发关注。本文通过手工整理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劳动争议司法诉讼案件数据,从劳动关系的视角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虽然在整体上导致劳动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恶化,但这种影响因技术进步偏向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的企业和劳动者群体中,劳动关系受到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消失甚至出现反转。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给劳动者带来的失业风险,企业下调工资水平和减少隐性福利是导致劳动关系恶化的主要渠道。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深化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经济后果的理解,也为精准评估人机适配状况,进而统筹推进产业智能化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工业机器人 司法诉讼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技术革新与劳动关系的转变密切相关,技术进步不仅引领新的生产模式和工作方法,还对既有的劳动关系提出挑战,促使劳动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加速普及和渗透,已成为全球焦点,这种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普及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同时也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传统关系。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工业机器人在就业市场上的创造替代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潜力,较少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的影响。那么,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将如何影响劳动关系的动态演进?生产技术的变革又将如何影响和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互动?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经济后果理解,也为准确评估技术与劳动力的适配程度、制定推动产业智能化政策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内容

首先,本文从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普及和劳动关系变迁特点出发,描绘了技术冲击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典型特征。通过分析工业机器人在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应用,探究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关系在技术进步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趋势。其次,通过手动收集和整理我国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争议司法诉讼案件数据,本文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改变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对劳动关系稳定性和和谐程度的影响。本文从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和类型两方面考察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引致的中国劳动关系变迁方向,并通过比较不同企业和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情况,揭示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劳动者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本文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雇佣、薪酬和福利的影响机制,为通过政策干预和制度设计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新视角,并对推动产业智能化和高质量全面就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尽管机器人渗透率的提升整体上可能增加劳动争议的发生概率,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对于技术应用条件更成熟、人机适配程度更高的企业和劳动者而言,机器人的使用反而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我们也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关系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工资水平和减少隐性福利这两个渠道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机器人应用经济后果和劳动关系影响均提供了有益补充。

综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在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当主动、全面、综合考虑劳动者面临的多重影响,精准评估人机适配程度,制定更为系统的就业促进及援助政策,针对易受冲击的劳动力群体,应提前做好兜底保障和风险预防措施。第二,在司法层面,要构建及时高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和仲裁这两个前置功能,为劳动者和企业双方提供快速、和平、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预防劳资矛盾的进一步升级。第三,企业应当正确理解新技术对不同劳动者的影响,在充分认识到机器短期内的替代效应同时,充分发挥其长期提升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及时调整用工政策,使机器和劳动力达到最佳适配状态,更加人性化地维护劳动者的整体福利水平。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可能有以下3个边际贡献:其一,在研究视角方面,本文创新性地从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规范的实证研究,将机器人应用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从单一的劳动者单方的岗位工资维度,拓展到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互动关系层面,从而丰富并完善了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关系之间的研究。其二,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依据现有机器人应用文献的相关理论,发现企业技术适配性是决定替代效应和促进效应表现强弱的关键因素,也是机器人应用影响劳动争议程度的重要线索。此外,本文进一步围绕工作岗位、员工工资与隐形福利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其三,在政策启示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准确理解新技术带来的多重效应,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激励和帮扶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还可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首先,研究指标可以更加精确。未来希望借助实地调研或专业统计获得企业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具体数量或者是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的投资金额,从而对研究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其次,研究对象可以进一步细化,通过刻画多维度的劳动者信息,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不同群体劳动者的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最后,研究样本范围可以扩大,例如,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面临着新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产业智能化的进程应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在确保民生就业的同时更有效地应用新技术,都是本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

劳动关系的变革往往是技术革新的重要产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究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中日益加深的影响。这篇文章的创作初衷在于揭示工业机器人应用背后复杂的经济动态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具体影响。我们首先关注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普及,深入分析了劳动关系的变迁路径、劳动者与企业间互动的变化,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地,通过独特的司法诉讼案件数据,我们实证检验了劳动关系的转变,并探索了在技术进步背景下劳动关系异质性变化及其经济含义,并对政策建议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讨论。在写作过程中,合作者之间进行了深入讨论,不断对文章进行修正和完善,以确保论文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我们非常感激审稿专家对本文的建设性意见,他们从劳动关系的多维度分析、理论假设与实证研究的结合、以及研究逻辑的严密性等方面给予了深入的指导。同事,审稿专家对本文实证分析的细节处理和政策建议的针对性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些专业反馈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聚焦,论文逻辑更加严谨,显著提高了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还要感谢编辑部老师的辛勤工作,他们在审稿过程中及时、高效地处理反馈,并对论文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校对。本文能顺利发表,离不开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的悉心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来源 | 管理世界杂志
排版 | 刘宣


猜你喜欢

张军:美联储转向将拓宽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中国向进口促进战略转变将带来巨大潜力
张军:摆脱生产率放缓局面要有新的投资热点
张军:外资撤离?这些衡量中国开放的指标都过时了
张军:建议压缩投资规模,拿出15-20万亿元改善居民家庭收入
论文 | 张军:以“两个结合”自主推动现代经济学理论创新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